何晓:智慧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机理、挑战与进路
编辑:大河网 来源:百家号 更新于:2024-5-28 阅读:
(二)基础硬件软件存在短板
从硬件看,智慧农业发展离不开各种传感器、控制设备、通信设备以及计算机等设备,这些设备的关键元器件我国自主设计生产能力有限,大多依赖进口,例如,被视为智慧农业“神经末梢”的传感器,我国自主研发的产品灵敏度低、性能不稳定,难以满足智慧农业发展需要。在智慧农业软件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还主要依靠使用国外开发的各类软件,这些软件与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环境、发展模式等方面均存在不适应性。数据获取和处理技术是智慧农业发展的关键,软硬件短板限制了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数据获取难度大、准确性差,数据处理效率低是制约智慧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三)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投入机制没有形成
智慧农业发展对资本的要求明显高于传统农业,智慧农业在基础设施建设、设备保养维护、技术人才培育引进等方面都需要大量资本投入。目前智慧农业发展主要靠政府推动,从资金投入上看也主要靠政府支持,体现了在产业发展初期财政的支持、引导作用。但目前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并不宽裕,尤其是大多数基层政府财政困难,对智慧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有限,2021年,我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财政投入占国家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比例只有1.8%。智慧农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投入等方面都存在较大风险,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智慧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智慧农业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形成。
(四)人才供需矛盾突出
人才是连接乡村振兴和智慧农业的关键因素,是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内生动力。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影响农业产量、效率的最重要因素是农业劳动者的知识和技术水平。中央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强调“坚持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智慧农业发展需要大量兼备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经验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与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形成反差,智慧农业发展的人才供需矛盾突出。根据《国家统计年鉴》,2021年末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17072万人,高素质农民只有1700万人,占第一产业就业人员的10%。
(五)数据垄断与数据安全问题凸显
随着智慧农业的发展,会产生数据资源和数据要素的垄断,即平台利用其用户、技术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优势积累并控制大量的数据。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数据使用的边际成本趋向于零。但是,数据拥有者会通过加密等手段实现数据垄断,阻碍数据价值的进一步释放,强化自身竞争优势,侵害其他利益主体权益,甚至影响智慧农业发展。数据资源是智慧农业的核心资源和核心竞争力,大多掌握在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数据服务的各类技术服务企业手中,数据垄断优势使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在智慧农业产业链上具有更加明显的竞争优势,在产业链利益分配上具有更大的话语权。另外,数据安全问题也应引起重视。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直接影响智慧农业的经济效益,同时智慧农业数据还承载着地理、气候等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信息,如果数据因管理不善或外部侵入而泄露,必然影响智慧农业发展和国家安全。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