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智慧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机理、挑战与进路
编辑:大河网 来源:百家号 更新于:2024-5-28 阅读:
(三)智慧农业促进农业生态环境优化
生态振兴是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方面,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发展智慧农业能够促进农业生态环境优化。在技术层面,智慧农业可以通过现代遥感技术准确监测大气、土壤、水资源等农业生产环境,适时调整农业生产决策,精准把控温度、湿度、日照等农作物生长条件,对病虫害进行实时监测,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使用和农药残留,确保农产品绿色安全,减少农业生产污染。在管理层面,可以根据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变化,科学规划农业生产,通过休耕轮作、科学使用有机肥等措施,有效促进土壤、水资源生态保护和修复。在营销层面,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实现产销对接,建设农业监控平台和开放系统,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实时监控,随时将监控内容推送至目标用户终端,实现目标消费者全程监督农产品生产,确保农业生产绿色化。
(四)智慧农业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乡村文化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灵魂和重要保障,智慧农业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新支撑。一是借助发展智慧农业构建起来的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通过数字化信息采集,挖掘、整合、提炼乡村特色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数字化、信息化发展,促进传统乡村文化传播,提高乡村文化社会认可度和农民的文化自信。二是通过建设开放型的乡村智慧农业产业园,将农业高科技发展与传统乡村文化有机结合作为乡村文旅产业的有效载体,实现智慧农业和文旅产业的相互促进发展。三是通过讲好农村故事、传播乡村文化,赋予智慧农业产品、企业、产业以文化气息,丰富智慧农业内涵,促进智慧农业与乡村文化协同发展。
(五)智慧农业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乡村振兴离不开基层治理的现代化,发展智慧农业可以有效推动乡村治理能力提升。首先,智慧农业通过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时准确掌握土地、资本、人才、技术、数据等农业生产要素的基本信息,并通过云计算等技术统筹分析,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科学预测事物发展基本趋势,提高决策准确性和决策效率,为实现基层精准治理提供技术支持。其次,基层政府可以依托智慧农业发展,打造线上政务服务平台,发布各类产业和政务信息,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方向,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同时,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也可以通过线上服务平台反馈各种意见建议,实现信息的双向沟通,提升基层治理效率和满意度。
二、智慧农业赋能乡村振兴面临的挑战
(一)政策支持有待进一步精准并加大力度
我国智慧农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还主要是靠政府引导、政策推动发展,没有形成成熟稳定的市场化运营机制和运营模式。从“十三五”到“十四五”,在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政府以试点、示范方式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如何将智慧农业试点示范区总结的经验复制推广,推进智慧农业进一步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还缺少完善的政策法规和细致的发展规划。目前关于智慧农业的政策多体现在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中,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领域的政策文件中也涉及智慧农业的发展,但是缺少针对智慧农业的政策和发展规划,还没有将智慧农业纳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中。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