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培育对象有哪些、土地制度改革如何深化……一号文件权威解读来了
编辑:每日经济新闻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更新于:2019-2-22 阅读:
“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但中国有很多土地资源没有盘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聂辉华近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农村的很多土地资源,包括田地、宅基地、林地很多是闲置的,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举例来说,现在农村的很多土地由于种粮食不挣钱,基本上处于半抛荒阶段,本来一亩地可以产800斤粮食,但现在只产了600斤,这就属于被闲置。宅基地闲置现象也很严重,现在很多农村都出现了“空心化”的现象,目前农村有很大一部分房子是空置或闲置的。
而作为农村改革的一个“重头戏”,这次的一号文件也明确了下一步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韩长赋表示,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仍然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总的要以土地制度改革为牵引,推进农村改革。
谈及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他提到,首先,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要扎实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妥善处理好、化解好遗留问题,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到农户手中,“这叫颁铁证、吃定心丸。”同时,研究出台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以后再延长30年的配套政策。
其次,要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三项改革。就是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他说,改革试点已经实行了四年,要总结好试点经验,巩固扩大改革成果。试点比较成熟的,比如农村土地征收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这方面将会在修改相关法律基础上,完善配套制度,全面推开,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试点还不够成熟的,比如宅基地制度改革,要稳慎推进,拓展改革试点,丰富试点内容,探索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的有效途径,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大家都说农村有很多‘空心村’,有很多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要探索一些盘活利用的路径。”韩长赋说,在这之前,要做好基础性工作,组织开展农村宅基地和农房的调查,摸清全国宅基地的基本情况,力争2020年基本完成宅基地使用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韩长赋强调,改革要守住底线,就是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不搞私有化,坚持农地农用、防止非农化,坚持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不得以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作为进城落户的条件,这些底线是要守好的。
记者注意到,浙商证券认为,新一轮农村土地改革制度的落地有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主要基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有利于规模化经营;土地政策的进一步落地有望推动土地流转形式多元化,推动农村土地市场公允价值的形成,提高土地流动性,进一步盘活农村土地;土地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增强农户及企业的土地流转参与意愿,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