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牛”奔驰绘“丰”景——毕节市推进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
编辑:钱江晚报 来源:百家号 更新于:2024-12-11 阅读:
在桐乡市,洲泉镇的13个村抱团成立了桐乡市湘源文旅发展有限公司,统一运营“丝履湘溪·水映洲泉”和美乡村示范片区,对村庄资源统筹规划配置、组合营销,以当地“蚕丝”“皮鞋”产业为抓手,赋能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功能。
依托片区建设,马鸣老街、南宋古街、义马长宁老街等历史文化街区如今焕然一新,全镇未来乡村、历史文化村、农旅基地等美丽节点实现串点成线;清河村蚕花水会入选浙江省二十四节气农耕文化活动,今年上半年累计接待游客150余万人次,消费额超千万元,带动1100余位村民就业。
桐乡市洲泉镇“蚕花水会”
在秀洲区,“品重梅溪”和美乡村示范片区覆盖9个行政村。依托“梅花经济”、奶牛产业、小家电产业等优势特色产业,提档升级米科军旅园、南梅里营地、牛花花小镇等业态,打造农文旅融合体验方式,辐射带动周边村民年均增收约450万元。据统计,今年片区已实现营收2100余万元。
秀洲区王店镇南梅村古梅园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以“千万工程”为统领的全域乡村发展成果,让嘉兴的城乡融合纵深推进、“三大差距”持续缩小、乡村迈向全面振兴。
绘好城乡一张图、下好城乡一盘棋。如今,嘉兴的“千万工程”实践再出发,将持续推动农村生态、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协调发展,以和美乡村建设为载体,形成一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代乡村,勇担红船起航地使命,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更多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
专家点评:
嘉兴是全省和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样板地。紧密贴合国家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嘉兴以特色试点带动全域共进,将“千万工程”落到实处,先行先试走出全域和美的道路,为全国乡村发展提供了实操蓝本。特别是其注重发挥乡村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了乡村经济的多元化、规模化发展,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径;同时,通过规划引领、产业培育、环境建设等统筹措施,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至今,嘉兴成效显著,多项城乡民生数据亮眼,“三大差距”持续缩小,城乡融合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系统性、整体性推进。未来,嘉兴应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数字化赋能、人才振兴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全国乡村发展贡献更多智慧。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