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_200px;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农业+林业”模式 “生态+经济”双赢

编辑:中国农业网 来源:中国农业网 更新于:2018-8-31 阅读:

北京四海种植专业合作社就是参与林下经济的合作社之一。2005年,北京延庆四海镇开始了食用菌种植,在时任菜食河村村主任任志怀的组织下,该镇8个村12名干部成立了合作社,栽培种植野生蘑菇。2007年,恰逢四海镇大力发展花卉种植,任志怀又带领合作社农民试种菊花达几百万亩,当年的收入就达40多万元。

四海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林下种植可总结为“林菌模式”和“林花模式”。所谓“林菌模式”,即充分利用林地的林下生态环境,发展食用菌。据了解,种植食用菌,亩效益可达1万~3万元。所谓“林花模式”,即利用林下空地,发展具有一定经济价值、观赏价值的功能性花卉,在增加植被覆盖度,改善景观效果的同时产出经济效益,提高林地产出率。

除了“林菌模式”“林花模式”,灵之秀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林药模式”也是林下经济模式的一种。据张建民介绍,其主要种植的黄芩具有清热泻火的药用价值,在林下种植黄芩,既可有经济效益,又具有景观效果。

据记者了解,北京的林下经济可总结为林菌模式、林花模式、林药模式、林禽模式、林蔬模式、林粮模式、林蜂模式、林桑模式、林草模式、林油模式和森林旅游等11种模式。

有业内人士总结,北京市林下经济可归纳为三个产业群,其一是以生态治沙片林为依托打造的循环经济产业群;其二是在山区县发展的都市型休闲观光林下经济产业群;第三则是在偏远山区以生态涵养为目的仿野生、近自然产业群。

“品牌+特色”是林下经济应走之路

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品牌产品,加大产品营销和品牌宣传力度,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尽管目前林下经济在各地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效益,但市场知名度、品牌带动效应仍待加强。“品牌还不多,特色还不凸显”,也是北京林下经济面临的一大问题。

作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之一,灵之秀就是以打造特色、塑造品牌、与科技联姻带动了京西的特色林下经济。

“首先,黄芩茶是我们北方的特色茶,有自己的特点。”张建民说,“其次,我们在4000亩茶园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加工厂,近年还开发了旅游,将种植、加工、旅游服务等一二三产融合,做出自己的特色。”

除了“特色”,张建民说,打造品牌也是灵之秀从事林下经济十多年的“经验”之一。从门头沟区驰名商标,到北京市驰名商标,再到科普教育基地、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从创立伊始,灵之秀就基于自己的特色产品树立了自己的品牌。

123

上篇:

下篇:

CONTACT US

icon
icon
115_115px;
icon
icon
115_115px;
icon
icon
115_115px;
Copyright © 2017-2025 版权所有:甘肃酒玉种业有限公司 陇ICP备17000860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beian 甘公网安备 620902020001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