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林业”模式 “生态+经济”双赢
编辑:中国农业网 来源:中国农业网 更新于:2018-8-31 阅读:
“以前我们是采集野生山茶资源,现在在林下种植黄芩茶,实现了立体种植,提高了林地的使用效率,还有益环境。”张建民是北京灵之秀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说起当初在林下种植黄芩,她向《中国科学报》记者坦言,最初是想降低土地使用成本,但随着在林下试种黄芩茶的成功,灵之秀开始了一条发展林下经济的特色之路。
灵之秀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只是北京有效利用林地资源、开展林下经济经营的一个典型案例。近日,北京园林绿化局举办“发展林下经济、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为绿色生活添彩”系列活动,据悉,自2007年北京发展林下经济以来,目前已形成了林菌、林药、林花、林禽、林下旅游等11种主要模式,参与其中的1.3万户农民户均增收0.97万元人民币。
可以说,林下经济将生态和经济有机结合,实现了生态资源保护和农民增收致富的“双赢”。
发展林下经济意义大
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进行合理的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和休闲游憩、科普教育、文化健身等与森林景观利用相关的活动。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集体林地承包到户,如何养护林地,同时又破解林木周期长,收益慢的问题?林下经济就是以“农业+林业”走出的新路径。
“林下经济是一种典型的良性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模式,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不砍树也能致富’的方式,带来了经济效益,促进了农民经营维护森林的积极性。”国家林业局农村林业改革发展司原司长张蕾曾表示。
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指出林下经济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生态建设成果、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提出“林下经济产值和农民林业综合收入实现稳定增长,林下经济产值占林业总产值的比重显著提高”的目标。
近年来,林下经济的经营成为了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例如,在94%以上均为山区的云南省,2013年,其林下经济经营面积已达6000万亩,主要产品年产量达700万吨,全年实现产值700亿元。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初步统计,2015年全区林下经济产值达到700亿元,总面积发展到5000万亩,全区1600万林农经营、参与林下经济并因此使人均增收千元以上。
北京多元化林下经济模式
据报道,2015年,北京市共完成林下经济新建面积6.97万亩,实现当年产值2.652亿元,拥有参与林下经济的企业181个、合作组织140个、带动就业2.89万人。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