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_200px;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做强种业中国“芯” 湖南:农业高质量发展尽显“科技范儿”

编辑:中国青年网 来源:百家号 更新于:2024-12-25 阅读:

每到春季,黄灿灿的油菜花海最受年轻人喜爱。而在湖南韶山、浏阳、常宁等地,油菜花不仅有黄色,还有红、绿、紫等多种颜色,让人惊奇又欣喜。

这多彩油菜花背后的“功臣”是湖南的农业专家。湖南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国家油料改良中心湖南分中心主任刘忠松将此称为科技助推文旅发展的一个创造,“湖南有2000多万亩油菜,不仅要提高出油率,更可以成为绚丽多彩的风景线。”

近日,记者在参加“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时看到,在三湘大地,除了广为人知的杂交水稻,还有“太空育种”的鲜辣椒,运用杂交技术培养的湘云鲤、杂交翘嘴鲂等新品种,更有只吃饲料、四季吐丝的彩色蚕……可以说,湖南在农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科技范儿”十足。

新型科研组织模式助力技术攻关

湖南农业资源丰富,被称为“鱼米之乡”。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马艳青介绍,2023年,湖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4%,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5%,水稻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率达83.46%,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整体位于全国第一方阵。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也是湖南农业科技创新的聚焦点。作为农业大省,湖南的水稻、油菜、大豆等农作物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为推动农业现代化,把育种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投资百亿元的岳麓山实验室应运而生。

岳麓山实验室占地近600亩,新建了不少楼房。“岳麓山实验室锚定‘建设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种业实验室’目标,整合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等39个省部级以上平台,10余家高校院所和企业参建。”湖南省政府岳麓山实验室工作专班负责人邵胜强介绍,目前实验室已进驻230个科研团队、2000余名科研人员。未来3年,实验室将集聚2500名以上国内外种业领域高水平人才,汇聚湖南省乃至来自全国的种业科研力量。

2024年9月,袁隆平生前所在的杂交水稻技术团队成为首个入驻实验室的技术团队。“片区建成后,可储藏超过80万份种质资源,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种质资源宝库之一。”实验室前沿技术研究部团队首席研究员、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赵炳然告诉记者,入驻后,实验室为技术团队提供了设备、资金、场地等多方面支持,为低镉、超高产、耐盐碱等重大水稻新品种培育提供了更优条件。

岳麓山实验室科研部部长王峰表示,不同于普通科研机构,岳麓山实验室是一种新型创新主体,在用人、管理、运行、考核等方面打破传统科研体制机制束缚,营造人才自由流动环境,让科研更为高效。

123

上篇:

下篇:

CONTACT US

icon
icon
115_115px;
icon
icon
115_115px;
icon
icon
115_115px;
Copyright © 2017-2025 版权所有:甘肃酒玉种业有限公司 陇ICP备17000860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beian 甘公网安备 620902020001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