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农业现代化
编辑:文汇报 来源:百家号 更新于:2024-6-11 阅读:
新质生产力与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不仅体现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动力和方式上,更体现在引领农业现代化走向更高阶段和更深层次变革的战略性意义上。
其一,新质生产力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通过引入高新技术、智能装备和先进管理模式,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在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带来了精准农业、智能农机、农业物联网等创新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农业的整体竞争力。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农业现代化得以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推动了农业生产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智能化模式的转变。其二,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现代化的方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关注当前的生产效率提升,更着眼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它推动农业向绿色、低碳、循环方向发展,促进农业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例如,通过推广节水灌溉、生态种植等绿色生产方式,新质生产力助力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其三,新质生产力还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农业现代化不仅需要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装备,更需要具备现代化知识和技能的新型农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的加大,提高了农民的素质和技能水平。通过教育培训、政策激励等措施,新质生产力为农业现代化培养了一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队伍,为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体制机制创新是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所在。要打破传统农业生产的体制机制束缚,建立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包括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机制,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创造条件。同时,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农业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化水平。此外,还应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激发农村集体经济的活力。
科技创新是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在生物育种领域,我们不断探索和应用新技术,培育出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的农作物新品种,为农业生产提供源源不断的种质资源。在智能农机方面,我们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研发出智能化、精准化的农机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在农业信息化领域,我们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和决策。这些科技创新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益,也为我国在全球农业科技领域的竞争提供了有力支撑。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