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转型升级正当时
编辑:中工网 来源:百家号 更新于:2024-10-15 阅读:
原标题:农业保险转型升级正当时
要在稳步扩面、增品、提标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从农业保险大国到农业保险强国的跨越。一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更好地满足“三农”领域风险保障需求。另一方面,持续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农业保险在农业生产中的“防火墙”和“安全网”功能日益凸显,如何进一步提升保障水平、转型升级备受关注。近日,财政部发布通知明确,扩大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农业保险的“扩面、增品、提标”,又迈出重要一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部署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时,要求“优化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发展多层次农业保险”。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在“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中也明确,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实现三大主粮全国覆盖、大豆有序扩面。此次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扩面,正是落实一系列重要部署的重要措施。
农业生产经常承受恶劣天气和病虫害等各种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波动风险,一场台风、冰雹或者暴雨,可能使农民颗粒无收、损失惨重。如何应对、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改变靠天吃饭的困境?农业保险就是为农民提供灾害风险、市场风险兜底保障的一个重要工具。我国农业保险用十几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已经成为世界上农业保险保费规模最大的国家,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保障农民收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业保险的快速发展,关键来自政策的强有力支持。农业保险具有政策性属性,单纯依靠商业运作难以持续,需要财政对保费进行补贴,这也是世贸组织认可的“绿箱”措施。我国自2007年起实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迄今累计拨付保费补贴资金超过3000亿元,有力推动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稳居全球前列。在财政收支总体呈现紧平衡的大背景下,今年中央财政安排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预算达562亿元,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发展农业保险的高度重视。
农业保险发展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起步较晚,影响面广、管理较为复杂,难以一蹴而就。从一开始的6省区试点到覆盖全国,从仅有玉米、能繁母猪等6个品种到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地方优势特色农业等多种类农产品,从“保物化成本”到“保完全成本或保种植收入”,不断扩面、增品、提标。特别是今年在全国全面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之后,又部署扩大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助力中国的饭碗端得更牢。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