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_200px;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陈锡文、汪泓等详解农业现代化:“大国小农”现状与供应链体系

编辑:经济观察报 来源:百家号 更新于:2023-7-7 阅读:

在谈及各地农村的发展趋势时,陈锡文指出,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农业的经营方式很可能会形成两类经营主体和两种规模经营方式:分别是经营土地、提供农产品的主体,和提供农业技术和装备服务的主体;通过流转、集中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实行土地的规模经营,和通过提供社会化服务、实行现代农业技术装备作业的规模经营。这两类经营主体和两种规模经营相辅相成,各有千秋。

供应链体系

“当前我国农业农产品虽然生产量大、但产业效益不高,产业链长、纵向协同性不好。由于行业收益不高,产业内在驱动力不足;而国际形势不稳定性、突发事件概率加大,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论坛上,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委员、秘书长许世卫详细阐释了通过数字技术手段重塑产业链对于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为破解这方面的农业难题,许世卫给出了四方面建议:一是应用数据力量,提升产业链效率;二是应用数据技术,贯通协调产业链环节,重构农业产业链;三是融合数字化技术,建立更为丰富的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场景,形成新的产业空间;四是应用信息技术,有效化解产业链重大风险。

许世卫指出,农业数字化体系的搭建,首先要做好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除了传统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也要加快算力基础条件建设等;其次是进行农业数字化技术突破,特别是“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这不仅要依靠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更要依靠一线企业的力量。

“农业数字化是农业发展方式的一次革命,包括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决策、数字孪生,以及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在解决农业问题之中都有广阔的前景。”许世卫表示。

在解决供应链难题的具体案例上,曾晨介绍,通过从上游建设标准化的京东农场、发展数字农业、搭建溯源体系,到中游搭建产地仓、智能供应链中心、仓配网络,以及下游的品牌共建、全渠道营销、融入技术金融服务,京东能够通过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产业数字化的全链条来服务于农业现代化。其核心是通过联动全国仓配网络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智能化水平,做到产品保真溯源,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并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从而重构农产品供应链。

12

上篇:

下篇:

CONTACT US

icon
icon
115_115px;
icon
icon
115_115px;
icon
icon
115_115px;
Copyright © 2017-2025 版权所有:甘肃酒玉种业有限公司 陇ICP备17000860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beian 甘公网安备 620902020001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