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种子孕育大产业——张掖市打造种业新高地
编辑:人民资讯 来源:百家号 更新于:2021-7-9 阅读:
种业被视作农业的“芯片”,种业发展水平关乎一国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命脉。作为国家级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的张掖,通过加快完善种子基地基础设施条件,引进优良品种和种质资源、打造高产优质制种玉米技术示范区、建立玉米种业大数据平台等措施,打造种业新高地,让小种子迸发大能量。
制种产业效益稳步增长
五月入夏,甘州区沙井镇坝庙村5500亩的制种玉米基地进入了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田间地头处处是村民们忙碌的身影。在他们精心管护下,郁郁葱葱的制种玉米田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坝庙村村支书崔军说:“全国百分之四十以上的制种玉米在张掖,张掖主要制种玉米在甘州,甘州制种玉米看沙井镇。我们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热条件优越,是制种玉米生产最佳优势区。”
崔军告诉记者:“这几年制种玉米的市场行情比较好,去年比往年亩增收500到600元,预计今年每亩产值将达到3300元。坝庙村有483户人,制种玉米的收入占到了老百姓收入的60%以上,成为老百姓致富的支柱产业,为延伸产业链,村上种了200多亩的制种蔬菜,扩大增收渠道。”
张掖是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国家级玉米种子生产基地,每年供应全国3亿亩大田玉米生产用种。该市把不断优化种业结构,打造发展新引擎作为更好适应种业新时代需要的必由之路。去年全市共落实农作物制种面积130万多亩,其中玉米制种面积95万多亩,产种4.2亿公斤,以玉米种业为主导,蔬菜、马铃薯、油菜种业为重点,瓜类、花卉等种业为支撑的农作物种业“1+3+X”产业体系初步成形。据悉,去年该市玉米种业总产值达到24.82亿元,较2019年增加14.9%。
种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保了全国农业用种安全,而且对主要农产品连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作出了突出贡献。去年全市农作物种业带动农户增收46.5亿元,优势区农民人均制种产业收入达到3850元,占农民纯收入比重达到23.27%。种子产业直接带动就业人员达1万人次,辐射带动就业超过15万人次,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