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农业经济运行平稳预期向好
编辑:中国经济网 来源:中国经济网 更新于:2019-5-10 阅读:
农业生产稳中有进
2018年,新增高标准农田8200万亩,高标准农田累计建设超过6.4亿亩,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亩均粮食产量增产100公斤左右;已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9.3亿亩。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为夯实农业生产能力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同时,通过优化结构,大力发展紧缺和绿色优质农产品,从品种、品质、区域各方面优化产品种植结构,农业供给体系效率进一步提升。具体而言,稳定水稻、小麦等基本口粮的种植面积,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同时增加大豆、油料、蔬菜等作物面积;增加优质专用小麦、“双低”油菜、高油高蛋白大豆、优质稻谷等优质农产品种植面积,增加高效供给。
农业科技装备水平持续提高。在政策和市场带动下,全国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加,自动化农机装配在适宜地区得到推广,装备结构持续优化。2018年,全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7%,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水稻、玉米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0%。2018年,农机总动力达到10亿千瓦,同比增长超过1%,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8.3%,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作物良种联合攻关深入推进。针对我国种业高产品种多、优质专用品种少,粮食作物品种多、经济作物特色品种少,高肥耗水品种多、节肥节水节药品种少的问题,我国大力发展现代种业科技,积极培育一批符合绿色兴农、质量兴农、效益优先的新品种。自2014年起逐步开展的玉米、大豆、水稻、小麦四大作物良种联合攻关。2018年,在四大作物的基础上,我国加快推进马铃薯、油菜、花生等多种特色作物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特色作物种业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互联网+农业”加快实施。农业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应用领域蓬勃发展,耕地、草原、渔业等资源“数字底图”和农村资源资产权属“数据库”初步形成,“天地空”一体化农业遥感应用体系逐步完善,农业智慧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2018年,辽宁、江苏、江西、河南、四川等5个省完成了全省范围内益农信息社建设,实现了站点全覆盖、服务无盲区、运营可持续。截至2018年底,农村实现网络零售额1.37万亿元,同比增长30.4%;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2305亿元,同比增长33.8%,占比达18.5%,比上年提升0.3个百分点。
农业劳动生产率持续提升。2018年,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为人均32659.8元(可比价),同比增长5.9%,增速比上年略降0.4个百分点,但仍比农业生产增速高2.4个百分点。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