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农业科技园用科技“武装”农业
编辑:青海日报 来源:青海日报 更新于:2019-4-4 阅读:
如今,各种农业科技被广泛应用,彻底地颠覆了人们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不仅仅在日常生活领域,在农业种植领域,高科技更是给传统的农业产业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赢”,让高效农业成为青海的一张新名片。
3月29日,在平安区白沈沟富硒果蔬种植示范基地,海东市瑞宇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孙瑞站在温室大棚里,看着前来摘草莓的顾客,一筐筐地称斤、打包,咧着嘴笑了。“今年,挣得还行,最好的时候一天能卖7000多块钱吧。靠着这些‘家伙’,没以前那么累,省心又省力,让我们这些农民感觉幸福哩!”孙瑞指着草莓大棚里的滴灌设备对记者说。
来自山东的孙瑞从2013年就开始在基地种草莓,他可算得上是平安区自产草莓的“鼻祖”。现在,他和媳妇两个人一起种了十个大棚的草莓,管理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一个大棚的草莓产量近2500公斤,从2018年底到今年3月,10个草莓大棚销售额已近17万元。
互助县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里的立柱栽培技术。
在平安区白沈沟摘草莓。
“立体菜园”科技范儿十足
农业发展里面的高科技远不止这些!
在位于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一年四季都种植着各种花草蔬果,品类繁多,品种优良。各类作物一年一般种植两季,都采用科学种植方式,如现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管道栽培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等,通过电脑控制,实现智能化灌溉施肥、营养液循环,这项技术也为海东农业拓宽了一片新天地。
在科技大棚里,一行行无土栽培的西红柿、小彩椒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而在这里最吸引人眼球的更是颠覆传统农业种植理念的农业高科技。
“空中结薯”?甘薯不长在地里,难道还能长在空中?没错,记者在智能化和高科技生产温室里看到,这里的甘薯正利用深液流栽培技术,长成了“红薯树”,实现了很好的观赏和科普功能。
“空中结薯”应用的是国际领先的红薯根系功能分离与连续结薯技术,“你看,我们可以通过将红薯由传统的土壤栽培转变成营养液栽培,水生根系为植株提供充足的水肥,压蔓产生的不定根成为储藏根,根系吸收养分和储积养分的两大功能分开,既方便采收,又可实现多年连续结薯,产量可以数倍提高。” 互助县农业科技园高级农师马长莲欣慰地介绍到。
在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区,记者还看到,廊道顶上的一片片“迷你观赏南瓜”不是种植在土壤里,而是采用了立体栽培技术。据园区技术人员介绍,立体栽培可以实现多层管道无土栽培,可高效利用空间, 单位土地面积果蔬产出量比传统方法提升3到8倍,同时,省肥、省水、节约资源、干净卫生还能收获一道别样的绿色风景。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