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推进农业大市向强市转变
编辑:中国农业网 来源:中国农业网 更新于:2018-3-30 阅读:
当前,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在提质增效的征程中取得了明显成效。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问题和不足。
会上提出,宏观层面:市场品质、品牌竞争加剧与品种更新滞后的矛盾凸显。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化肥价格上涨过快、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持续增收压力较大。农村劳动力紧缺,从业人员的老龄化趋势严重,全市60岁以上的果农占到从业人员的1/4,50岁以上的果农占2/3,后续劳动力严重不足。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我市耕地和水资源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74%和24%,加之灾害频发、面源污染,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考验。微观层面:我市粮油生产受限于资源禀赋不足,旱涝灾害重发、频发、多发,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程度差,生产能力和质量水平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与市场要求。苹果种植品种单一,缺乏多品种优化布局,果园老化严重,外埠市场冲击较为猛烈,苹果产业提质升级任重道远。
推动市县追溯平台联网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将统筹抓好“四项工程、三大突破、四个落实”,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实现现代农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加快推进我市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四项工程”,即质量兴农工程,品牌强农工程,绿色惠农工程和科技助农工程。根据安排,今年,全市将加快农业地方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将标准集成转化为简便适用的生产技术规范,全年确保完成70个“三品”认证、20个省级标准化基地建设任务。加快市级追溯体系与7个县市区平台联网,推行烟台苹果和大樱桃地图、合格证为基础的网格化管理,为消费者提供直观可靠的查询平台。出台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建设的意见,发布品牌农产品品牌目录,提升区域品牌,打造企业品牌,发展品牌经济。探索建立全市统一的物联网大数据平台,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智慧农业。
“三大突破”,即在发展农业“新六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优化农产品供给方面取得突破。今年,全市将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推进新型经营主体间的分工协作,以规模经营为依托,利益联结为纽带,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重点开展清产核资、集体组织成员身份确认等基础性工作,年内对所有涉农村居完成清产核资,30%的涉农村居要完成所有改革任务。优化调整农业区域布局,增加高效特色产业种植面积。其中针对拳头产业——苹果,将重点在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上下功夫,改变富士苹果一枝独秀的局面,逐步形成“早中晚、红黄绿、新奇特、甜香脆”兼容并蓄、各具特色的新格局。
上篇:
下篇: